热门: "第一美女"今昔对比照   劳力士手表涨幅惊人   刘嘉玲80年代尺度这么大   惊艳绝伦的水滴作画   老上海奢侈的生活   曹颖大变脸简直认不出   中国十大夜景城市   这些不老女星辣眼睛   “试离婚”逐渐流行   国外精美的饼干包装   邓超最爱的竟不止孙俪   理解“女权”这件事   买二手房需注意七大风险   房价不会疯涨 但降价难   人社部回应社保养老问题   
当前位置: 2016海派文化> 洋场风情
【浏览字号:
市中心最大的棚户区将被拆除!
http://culture.online.sh.cn 2017-08-11 09:09 [来源]:上海虹口

“张桥人”告别蜗居,

终圆“新房之梦”

交错缠绕的电线、开裂裸露的砖墙、近在咫尺的窗台,烈日下,张桥棚户区一切如昨,然而,张桥人却难掩欣喜激动的心情。

8月3日,这片位于虹口沙泾港畔的棚户区成功达到房屋征收项目征询签约率生效比例。这意味着,这片留存于市中心最大的棚户区即将告别上海版图。 2516户张桥居民一圆夙愿,挥别旧居。

半个世纪已过,张桥,这个市中心最大的棚户区的历史,悄然翻到了最后一页。

上世纪30年代

苏北灾民从水上来

上世纪三十年代,沙泾港和东沙虹港之间还是一片农田和荒地。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机在上海狂轰滥炸,全家庵路、天宝路一带被夷为平地,流离失所的人们移居至张桥,搭建起棚户简屋栖身谋生,张桥棚户区初显雏形。

战火纷飞,除了本地的难民,外地的灾民也接踵而至。由于连年的水灾和虫灾,江北地区许多农民的田地成了荒地。为了躲避战乱、自然灾害,这些灾民纷纷出逃,沿水路来到了上海。张桥居民宋孝悌的父母便是如此逃到沙泾港的。在宋孝悌的记忆中,父母每天靠运输肥料为生。而周边的船上,也都是与父母一样的灾民。白天,这些灾民在岸上卖菜、搬运、踩黄包车、拾荒……以卖苦力或做小生意为生。到了晚上,船停在河边,灾民们就住在船上。上海的水上管理颇为松懈,逃难来的人不断增多,市场逐渐兴旺了起来,后来,一些水上人家索性在河边安营扎寨,棚户区的范围也一再扩大。

外乡人大多与同乡聚居在一起,当一户人家站稳脚跟时,他的亲朋好友便会前来投靠。1949年前后,大量外乡“移民”就这样不断涌入张桥。其中,又以苏北人居多。新张桥人住在“屋顶盖草,篱笆编墙”的草棚房里,过起了靠煤油灯照明,用河水洗衣做饭的生活。

1 2 3 ... 14 下一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 分享到:

  • 上海热线微信公众号

  • 上海热线易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作者]:何娉 [选稿]:三品飞鱼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客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