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洋场风情

架空线将入地 期待94年武康大楼“素颜”变美的那一天

2018-03-16 09:18:59

  挖开马路寻找新的管线位置

  繁忙路口和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网两大难题叠加,从最难啃的“硬骨头”开始,一场与时间赛跑、无时无刻都需要“螺狮壳里做道场”的架空线攻坚战,从94岁“高龄”的武康大楼打响。

  从轨交10号线交通大学站7号口出站,沿淮海中路向东,步行不到5分钟就能看到武康大楼复古典雅的身姿。对徐汇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陈学田来说,若不是这场架空线整治,他也无法想象武康大楼前的淮海中路地下竟如此复杂。

  今年2月,徐汇开始制定架空线入地与合杆整治相关的行动计划。很快,陈学田和同事们就梳理清楚市中心老城区架空线整治的三大难题:变电站选址,管线综合以及施工期间的扰民与交通影响。

  变电站选址难在场地的局限。市南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吴滨说,一般市民家中的用电都通过马路上的变压器输送,10千伏的高压通过架空线传输到变压器变成380伏的家用电,再通过架空线传入千家万户。架空线入地后,路边的变压器要变成固定的变电站,架空线变身地下电缆,就需要大量空间让变电站落地,寻觅新的地下“居所”。

  然而,一座标准变电站所需的空间约为120平方米,对于历史风貌区来说,凭空“变”出100余平方米几乎不可能。为变电站找“永久车位”成为电力部门进入3月以来的首要课题。

  除了电力线,通信线也是“架空线俱乐部”的主要“会员”。早在3月初,记者就注意到淮海中路的武康路至高安路一带南侧的人行道已被临时施工挡板围拢,但迟迟不见开工。

  “大家看到人行道围起来却没动静,因为过去一周,每天晚上我们都在开挖找新的管线位置,发现不合适就再把道路铺回原样。”上海电信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顾祖海说,之所以不以物探装置采集结果为准,而是手动开挖道路,是因为老城区地下太过复杂,尤其武康大楼周边诸多道路建于解放前,道路资料缺失,不挖开马路眼见为实,很有可能在下挖时“误伤”重要管线。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舒抒 责任编辑:李红霞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