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洋场风情

从上海历史博物馆探寻老字号“长生不老”基因

2018-05-24 09:36:30

  “阅读”昨天

  探寻明天方向

  据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银器展策展人、上海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胡宝芳介绍,此次展览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自唐宋以来江南银器文化的余辉;更是反映着近代上海政治外交、商务礼仪、盛会纪念、生活习俗等上海海派银器文化的情怀,“近代上海中外银楼众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老凤祥有什么秘籍?从此次展览的第三部分中,我们可以找到些许答案,这对于我们今天打响上海四大品牌,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上海开埠后,外国首饰及金银器皿随之而来。“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是远东商业竞争之中柱,中、美、德、法、英、日、瑞士各国商店,各备其上等土产,制就舶来品以供中外人士之需求。”胡宝芳介绍,英国“新利”、法国“利喴”、德国“双龙”、法国“乌利文”、瑞士“永昌”等都是南京路著名的外国银楼及首饰店。

  “新利洋行前身为成立于1869年的日本古玩店,总部位于日本横滨。1873年,这家店已经在上海设立分店。1904年前后,在日本工作的英商别发洋行职员波伊斯收购了该店,将总部迁至上海,店面开设在南京路。”

  这家洋行长期代理英国皇家指定珠宝供应商——马平-麦布公司(MAPPIN&WEBBLTD)商品。新利洋行供应纯银器皿品种繁多:既有黄油盘、茶具、咖啡具等餐饮具,又有卧室里用的梳妆用具等,还有书房里的墨盒、钟表、书写工具等。客厅里的银质花架、相架、花瓶也可在新利洋行采购。新利洋行服务理念与国际接轨,可根据顾客需要定制各种高品质银器。”胡宝芳表示,之所以如此关注新利洋行,主要是因为其中的一些中国籍员工,后来就进入到老凤祥银楼工作,“老凤祥是解放前上海银楼的代表和集大成者。老凤祥几个公司如老凤祥银器有限公司、珐琅公司等,它们的工艺大师都传承老上海古今中外银器记忆,开拓创新才有今天。我们展陈中有一个明代银冠就是老凤祥修复的。”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网易订阅 作者: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李红霞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