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洋场风情

上海最早的超市在哪里?如果你知道就暴露了年龄

2018-07-11 09:49:56

  那时大型卖场因为面积大、商品花样多,甚至成了上海人休闲、消磨时光的去处。

  冯盛(化名)90年代末20世纪初在复旦大学念书,周末有时候会跟同学、女朋友去逛超市。

  “当时学校周围可以逛的地方不多,其实在超市里挺容易碰到熟人的。”他说。

  “有次我陪一个比较熟的女同学去易买得买东西,被其他同学看到了。还好我女朋友也认识这个女孩子,没引起什么误会。”

  五

  在众多外商投资的超市中,麦德龙的“规矩”有点不一样。

  冯盛记得:“第一次去麦德龙的时候,忘带足够的现金,结账的时候才发现不能用信用卡,没买成。”

  麦德龙最初实行的是“双C制”,即它向工厂提货,付现钞;顾客购物,也必须付现钞。

  这么做是为了减轻商家和工厂的资金回笼风险,降低产品定价,

  此外,它的目标顾客并非普通消费者,而是企业法人。

  因此实行会员制,需要凭法人营业执照领取记名“会员卡”,每10万注册资金领1张。

  1996年,麦德龙刊登在报纸上的广告及招聘信息

  1996年,麦德龙在上海的第一家店开在沪宁高速公路入口处附近的真光路上。

  家住普陀区的董宁(化名)当时在读初中,父亲经营着一家做装修生意的公司,去办了一张麦德龙的会员卡。

  因为商品价格便宜,这张会员卡在亲朋好友间变得抢手起来。“我记得老是有人来阿拉屋里厢借这张卡。”董宁说。

  “还有收银台排队准备结账的辰光,也常常会碰到后头的人问侬借卡。”

  董宁的爸爸通常会开部面包车,一家人去购物。由于麦德龙的商品都是成打卖的,小面包车常常塞满。

  “跑过去总归刹不住车。阿拉爷(爸爸)讲,去趟麦德龙,没一千块打不倒的。实际上格辰光阿拉爸妈一个月赚不到一万块的。”

  那些年,去超市买东西常让人刹不住车

  /王建梁 摄

  让董宁印象特别深的是麦德龙的商品布局。

  “特别像外国超市,有一块区域专门卖户外用品,比方讲遮阳棚、烧烤用品等等。因为老外有院子、阳台。”

  “后来宜家也有这样一块区域,但是不像麦德龙那么大。其实上海人家里没有院子的呀。”

  “还有麦德龙卖加仑冰霜,像只小铅桶一样大,永远吃不光,价钿只有外头一半。我估计是老外为派对准备的。”

  对于那时的董宁来说,麦德龙“就像一扇窗口,可以看到外国的东西”。

  六

  到本世纪初,上海各大超市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免费购物班车成了大型超市不可缺少的经营手段。

  有人说,如果将农工商、家乐福、好又多、正大广场以及各大型超市免费购物班车线路图连缀起来,上海交通图上会出现一个贯通浦江两岸、连结市区各处的免费搭乘交通网。

  各大超市的免费班车时常在路上“碰头”

  /邵剑平 摄

  2004年1月刊登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报道,就采访了一位“实践者”。

  这位嘉定区的居民,一家三口春节长假出行,搭乘的都是超市免费班车。

  他介绍说:“早上到市区,先是掐准时间乘坐‘乐购嘉定大卖场’拉送客人班车到南翔镇,然后换乘‘易初莲花曹安路店’发到南翔镇的班车到市区。”

  “到了曹安路再选乘一辆由‘易初莲花曹安路店’发到市区各处的班车。如想回家,按顺序倒过来乘就可。一来一去,一人省下十几元公交费。”

  当时正值上海的超市行业最为繁荣的时期,而到2010年以后,和许多实体经济一样,这一业态受到了电商等多方面的冲击。

  前不久,冯盛回金山参加家庭聚会。几个亲戚兴致勃勃地在交流附近一家大卖场的五折促销活动。

  他这才想起,好像已经一个月没去过超市了。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网易订阅 作者: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责任编辑:李红霞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