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书香上海

解读货币上的图案故事 走向共建“一带一路”新的黄金十年

上海热线讯 4月13日,杨浦区图书馆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合作举办的“外国货币上的‘一带一路’”专题讲座在杨浦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双方各自发挥优势,利用出版社专业的学者资源和图书馆公益讲座平台,从货币这一特别的角度,为读者打开“一带一路”相关图书阅读的新思路,一同见证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据主办方介绍,杨浦区图书馆“欧洲之窗”项目自创立之时,就以“一带一路 文化先行”的理念为引导,在推广外国文学阅读的同时,倡导多元价值观与和平友好的包容精神。《外国货币上的“一带一路”》于2023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该书通过货币这一承载国家历史、文化的“国家名片”的角度,如实反映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间世界各国互联互通的共建故事。

活动当天,《外国货币上的“一带一路》作者、货币收藏与研究者杜晓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金融贸易研究室主任、“一带一路”与上海研究中心秘书长王玉柱应邀出席,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分享“一带一路”故事,展开一场别样的对话。

杜晓建首先作了主题发言。他介绍了马耳他、巴基斯坦、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阿尔及利亚、白俄罗斯、牙买加、所罗门群岛等国的货币,并将大量珍贵的实物展品带到现场和众多读者分享。

每一枚货币上的图案都代表着一个与中国相关的故事:阿尔及利亚纸币和硬币上有着中国团队帮助研发的 “阿星一号”的图案,它作为阿尔及利亚首颗通信卫星,帮助该国在疫情期间实现全国大中小学的远程教育;马达加斯加在大面额纸币上绘制杂交水稻图案,该国官员专程赴长沙,将纸币赠送给袁隆平先生,感谢杂交水稻帮助养活世界;5000牙买加元上中国企业投资和建设的南北高速公路帮助实现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和北部海岸之间的快速通达,在中牙务实合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外国货币上的中国元素告诉我们,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不知不觉间惠及全球,它正证明了“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

之后,王玉柱作了题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国叙事“的主题分享。他从明清时期白银流入中国的过去和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光伏等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谈起,指出当今世界的叙事中心重新回到中国。如今,世界上四分之三的国家加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世界各国都期盼和平与发展。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新驱动者,一系列的建设援助将知识和长远利益带给共建国家。“一带一路”新十年的新使命,则在于适应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贸易形态转变和生活消费形态转变,统筹深化互利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消除壁垒和阻隔、求同存异,使各国市场直接相连、民心密切相通,这或许就是“一带一路”本来的模样。

活动尾声的互动环节中,读者提问踊跃,就“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发展趋势、政策调整转向等问题和嘉宾热烈交流。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丰硕成果遍布全球,铺就了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路,未来将谱写更多、更精彩的共建故事。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