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上海这个区登纽约中国屏   上海人又省一大笔钱了   上海最闹猛的9个夜市   看看哪些人可提前退休?   奇葩试题你也不一定会做   宝宝咳嗽离这5类食物吧   孩子内心世界男女差异   你有女儿为她买婚房吗   嗯哼大王惊人去巡山   教师对家庭作业有责任   如何跳出攀比怪圈   "第一美女"今昔对比照   劳力士手表涨幅惊人   刘嘉玲80年代尺度这么大   惊艳绝伦的水滴作画   
当前位置: 2016海派文化> 闲话交关
【浏览字号:
“打”出来的油茶,被称作是中国的咖啡,到了广西不喝会后悔的
http://culture.online.sh.cn 2017-11-15 16:44 [来源]:过山

  到了广西恭城,一定要来碗油茶。

  “油茶”是山里的东西。更精确地说,它是在广西靠北部一带的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日常茶饮。一把茶籽木槌、一柄带有茶嘴和撑脚的铸铁小锅,一只竹篾篦(mièbì)子。这便是用来打油茶的家什了。

  如果见过山里人打油茶的场面,你多半会大惑不解:一大堆五花八门的食物,掺在一碗茶汤里。这究竟是饮茶、用餐、还是某种仪式?

  1

  “打”出来的油茶,才不是什么黑暗料理

  虽然广西各地制作油茶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打油茶”的说法,却似乎早已达成共识。

  从字面来看,“打”是个动静不小的动作。在广西的很多地方,一些山民会用更为温柔些的“炒”或“煮”的方法来制茶。在恭城,却可谓将“打”字的内涵贯彻得淋漓尽致。

  ▲ 摄影/张克祥

  茶叶先用开水充分浸泡,以除掉烟火及苦涩味。用猪油、葱、蒜、以及当地特产的小黄姜炝锅,再将泡好的茶叶倒入锅中翻炒。吱吱作响的同时,随即用茶籽木槌将其捣烂,加水熬至出味。

  端出锅的一瞬间,屋内必定是一片水汽蒸腾、茶香四溢、人生喧哗的景象。这时,再用上油茶“三件套”中的竹篾篦子,将茶汤分别滤入碗中。

  围坐在桌前的各位便要开始各自忙活起来,撒青葱、放香菜、配米花、加脆果。桌面上,还另放有酥花生、炒米、炒黄豆等等一应佐茶配食备选。

  2

  有朋自远方来,先喝油茶

  ▲ 图片源自网络

  在所有打油茶的区域,人们确实把吃油茶当成了一种礼仪。

  侗族素有以油茶敬客的礼节传统。有客自远方来,主人先礼油茶,再行谦恭问候,或以歌代言。客人必须喝两碗,取“好事成双”之意,也是给主人面子。两碗之后要是仍意犹未尽,便只交碗,不交筷子,主人会很有成就感地再奉上一碗。

  苗族喝油茶的习惯非常独特:不用筷子,或只用一支筷子,除非茶碗里有汤圆、糍粑一类的大块佐食。客人至少要喝上三碗,主家才会笑脸相送。

  瑶族的习惯是,敬客时的前两碗不送筷子,要想获取进食工具,吃到碗里的美味佐料,必须喝到三碗以上。主客方能皆大欢喜。

  ▲ 摄影/陆宇堃

  讲究些的人家,经常会把“打油茶”这种家居常态的饮食生活,演绎成一场不折不扣的家庭盛宴。

  茶桌上还必有猪肝、粉肠、鱼片,另有炒面充当主食。这些美妙的食材,再加上猪骨熬制的油茶汤,分明就是一场火锅宴。

  多数情况下,桌前坐着的,除了家人,还会有邀请来的朋友,甚至偶然经过的路人,喝酒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一片感谢、祝福、怀旧、憧憬的喧闹中,场面最后往往变得难以控制……

  3

  一碗油茶,尽是生活之味

  ▲ 吃油茶往往就是一场家族盛宴。图片源自网络

  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中就有“蒸罢热捣”的描述。看来,茶叶加葱、姜、蒜和食盐,用“打”的手法制作茶汤,在当时早已流行。

  只是,这种昔日上流生活方式的烹茶记忆已逐渐消失,在广西恭城这个瑶族聚居的小县城,却无意中将其保存下来。当地人嗜茶如命,这不仅成为了寻常人家的一种生活形态,还将它提升到了与佳肴美酒共处一席的美学高度。

  ▲ 油茶碗备好,芳香已然四溢,连自家花猫都有点等不及品尝了。摄影/魏怀宁

  恭城人怎能不自豪,开始慢慢开始向外传播这一古老技艺。“油茶”的招牌逐渐打响,蔓延到了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中去,颇有雨后春笋的发展势头。

  一张小桌,几只矮凳,一碗油茶,几个老友……价钱便宜,而且还无限续杯。一次早茶下来,即使日子过得最窘迫的人,都要争着买单。

  “一杯苦,二杯涩,三杯四杯好油茶”,慢慢地喝、慢慢体会。更多的广西人在饱茶之余,也渐渐读懂了油茶更深处的含义。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 分享到:

  • 上海热线微信公众号

  • 上海热线易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作者]:过山 [选稿]:三品飞鱼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客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