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上海这个区登纽约中国屏   上海人又省一大笔钱了   上海最闹猛的9个夜市   看看哪些人可提前退休?   奇葩试题你也不一定会做   宝宝咳嗽离这5类食物吧   孩子内心世界男女差异   你有女儿为她买婚房吗   嗯哼大王惊人去巡山   教师对家庭作业有责任   如何跳出攀比怪圈   "第一美女"今昔对比照   劳力士手表涨幅惊人   刘嘉玲80年代尺度这么大   惊艳绝伦的水滴作画   
当前位置: 2016海派文化> 书香上海
【浏览字号:
专访李浩|李、王、张为何会成为三大姓氏?
http://culture.online.sh.cn 2017-12-27 18:14 [来源]:上海热线文化

【上海热线文化讯】近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流声:中国姓名文化》(以下简称《流声》)荣登“中国好书2017年11月榜单”。关于此书,评选机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给出上榜理由是:本书是学者李浩研究姓名文化的札记。爬梳了古代姓名史料,探讨了姓名的起源、构成、命名方式,揭示了姓名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勾勒出中国姓名文化的全貌。视野开阔,见解新颖,资料翔实,考证严谨,兼具思想性、知识性与可读性,对了解中国姓名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了深入探究与每个人相关的姓氏文化以及写作《流声》的幕后故事,上海热线文化频道特地采访了本书作者,我国著名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原西北大学副校长、现任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浩教授

Q:李浩教授您好,您是研究唐代文学的专家。与唐朝的289年相比,姓氏文化几乎是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其巨大的时间跨度、复杂的历史背景,让写《流声》成为一项“大工程”。请谈谈您在研究姓名文化以及写书的感受吗?

A:姓名学是一门专门科学,比起断代的文学史或历史研究来说,它的专门性更强,但姓名学涉及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语言学、地理学、艺术学、信息学、统计学,在跨学科上也更強调打通与通识。

Q:您在《流声》中提到魏晋六朝时避家讳的习俗,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中国传统习俗中还有哪些姓名避讳?

A:避家讳是六朝的习俗,除家讳外,更多的是避君王讳,避尊上讳,避圣贤讳。我们现在还说:为长者忌,为尊者讳。姓名避讳既要注意避相同的字形,也要避相近的读音。

Q:篡政建立新朝的王莽曾实施“去二名”,我们熟知的三国时期大多数人也只有单名,请李教授给我们谈谈单名的历史演变。

A:“去二名”就是以法律的形式禁止使用双字名。这一现象仅仅在新莽时期特别突出,延续到东汉三国时期,单字名出现较多。但就整个历史时期而言,还是双字名居多,单字名的兴盛只是个人的喜好与个别时期的特例。从姓名理论上说,应鼓励双字名以便减少同姓名的比例。

Q:目前我国三大姓氏分别是李、王、张,在您的研究中有没有发现这三个姓氏成为大姓的具体原因?

A:现在流行的《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开头,那是以宋代的皇亲国戚及权贵等的姓氏开端的。据最新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李、王、张才是人口最多的,形成这样的局面原因很多,首先是这三大姓的人口基数大,其次是历史上的改姓赐姓和冒姓,李王两姓历史上都建立过王朝,故改姓、赐姓、冒姓者不少。还有,张姓原来是南方土著,历史时期发生于北方的战乱远多于南方,南方的平安富庶也使相关姓氏及家族发展很快。

Q:中国人对于孩子的起名是越来越重视了,能否谈谈起名字的历史演变?再给现在年轻父母一点起名字的建议?

A:起名在历史上变化很复杂,我的小书中已谈到不少,相关参考书也不少,大家可以参读。我给年轻父母的建议是:给小宝宝取名要从汉字形音义三方面考虑,字形求变化,字音求响亮,字义求典雅。当然也要兼顾姓与名的联系,也要尽量避免姓名雷同。但绝对的避免雷同做不到,也没有必要。因为姓名不是唯一的识别性符号。科学的识别功能由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二维码、指纹、唇纹与虹膜等来承担。在大数据的新时代,姓名仅仅是个体的人文性的徽号。

从母系社会代表血统的“姓”到之后象征社会阶层的“氏”的出现,从最初姜、姚、妫、姬、姒、嬴等古老的姓演变到如今数以千万的姓,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反映了中华数千年经济、文化、地理等领域的变迁,是亿万华夏儿女血浓于水的情感纽带。所以,别小看这简简单单、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几个字,它们背后的学问可大着呢!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 分享到:

  • 上海热线微信公众号

  • 上海热线易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选稿]:三品飞鱼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客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