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洋场风情

那个年代的上海服饰之"的确良"与"假领头"

2018-03-15 09:23:29

  我以为,服饰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语言。譬如我们看一张老照片,判断它的年代,通常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看人物的服饰。而且,服饰除了反映时代外,还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精神、经济乃至文化等各种方面。既然“一粒沙可以看世界”,那么从“一件服饰看社会”自然也就绰绰有余了。

  我们那时的中山装,虽非“国服”,但几乎是每位男士之必备。之所以名为“中山装”,当然和孙中山当年爱穿的服式有关。这与后来又曾流行一阵的两排钮“列宁装”是同样道理。中山装为四贴袋军装领,穿起来如果饱满贴身的话,的确庄重又大方。滑稽的是当年的国人,居然是从18岁到80岁,年不分长幼,体不分肥瘦,只要是男士,全都“清一色”的中山装。这对于不讲究服饰变换的人来说,倒也省心,无论是出门应酬还是出席高规格的会议,均可“以不变应万变”也。唯一可变化的,也就是颜色和面料上的转换。记得那时,中山装的颜色主要是蓝与灰,如果细分的话可以分深藏青和黑藏青,灰色也分铁灰和淡烟灰等,面料则先是涤卡,后又有粗花呢、华达呢等,统称为“呢中”,其后发展到八十年代初,又有更好的面料叫哔叽呢(现在说出来,很容易让人误听成“比基尼”了),故又将哔叽呢面料的中山装简称为“哔中”。那时我二十来岁,也拥有一件藏青色的“哔中”,正规场合“披挂”上阵,颇有少年老成之风范,平时则留在家里作“镇橱之宝”。

  “的确良”的出现,犹如是给沉闷的服装业吹来了一阵清风,很快就在沪上风靡开来。在之前,我们衬衣多是棉布的,由于那时的纺织工艺比较简单,所以棉布衬衣也制作得比较粗糙,且洗穿了多次后就皱巴巴的,非常影响美观。而这些缺点“的确良”则全无,虽然它透气性差点,而且作为化纤类织品用来作贴身内衣的话,也不是最舒适和健康。不过那时候可管不了这么多,就凭它颜色鲜艳、布料挺括不用熨烫的优点还是赢得了众人的芳心。尤其是女士们爱穿的各式的确良连衣裙、衬衫,从单一的白色开始,又出现了各种粉色、米色以及碎花、条纹、格子纹等,上海女人在的确良衣衫的款式上总是翻新不断,花样迭出。光是一只领子,就有多种样式,如小方领、小圆领、尖角领、牙边领等等。大家都知道,领子几乎就等于是一件衬衫的“灵魂”部位,上海人格外讲究,尤其是秋冬季节,在庄严朴素的外套内,突然一只光鲜而挺括的“的确良”衬衫领头,或红或黄,或素或花,从那半新不旧的绒线衫内翻出,霎然会给人有眼前一亮之感。我想若套用一句古诗来形容得话,恰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领头露出来!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管继平 责任编辑:李红霞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