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非常人物

莫言:“小说故事在民间的土台子上”

2018-08-07 10:16:22

  “把人当做人来写。”是莫言创作思路的核心。他指出,在一段时期中,中国的文学创作受到阶级斗争的影响,人物呈现脸谱化:好人好得完美无缺,坏人坏得十恶不赦。“以现实主义去写人,不能美化或丑化,都要当做一个人来写,不能抹杀英雄的弱点、坏人的闪光。”这是莫言长期坚持的核心创作理念。

  “当我提笔写作时,我会忘掉自己的年龄”

  尽管充满遥远的故乡书写、浓重的悲凉底色,但在新时代,莫言的作品仍然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莫言认为,这源于作品中蕴含的“狂欢精神”。他的童年物质匮乏,孩子们虽然饥肠辘辘,但仍然在台上载歌载舞;尽管贫困艰苦,却仍有欢乐。“悲凉和狂欢就像硬币的两面。狂欢弥补了悲凉给心灵带来的伤害,就像时不时给冰冷的机器加热,让生命力爆发出来,让生活能够持续循环下去。”

  “我们这个时代也不缺乏狂欢。”在莫言看来,“双十一”购物节正制造着一幕幕狂欢的图景:无数飞机起飞、集装箱启航,将世界各地的货物向国内输送;城里乡间小路上,无数摩托车、小货车四处奔忙,分发货物。“当年那些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都成为了现实。我们的生活以一种狂欢的状态快速发展、向前。”他认为,这种狂欢能够让读者对作品产生共鸣。

  对时代高速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莫言感受深刻。谈到写作机器人时,他提出,文学创作是一项比围棋更复杂的劳动。围棋是数学运算,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地球上几乎所有的问题,但解决不了作家写小说和诗人写诗的问题。“所以,小说家不要太发愁机器人会把你的饭碗抢走。”

  他指出,文学虽然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治愈绝症,但它是每个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依然需要文学的滋养。“科学与文学都是人类智慧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偏废的。”他建议,深圳在发展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应并肩发展文化文学艺术,“两个轮子并驾齐驱。”

  “我的心理年龄可能有一百多岁了。”他时常感觉到自己的衰老:变得害怕新事物,不愿学习使用新手机、新电脑;并十分留恋旧事物,留恋茂腔、说书人、老母亲擀的面条的味道。“但每当我提笔写作时,我会忘掉自己的年龄。”他说。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收获 作者: 责任编辑:李红霞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