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洋场风情

谁说上海没有诗和远方?这几条马路是文学青年的“颜如玉”

2018-08-15 09:23:21

  而山阴路最引以为豪的是,这里曾聚集了大批文化名人。1933年4月,鲁迅搬至大陆新村居住,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搬到山阴路后,鲁迅跟诸多挚友成了邻居,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就住在不远处的千爱里。大陆新村的对面是东照里,鲁迅时常去瞿秋白家走访。老友茅盾也在鲁迅迁至大陆新村后搬到了山阴路,两人的联系就更频繁了。

  不急不躁,如今的山阴路依然维持着,那份安静以及文化的体面。

  思南路

  思南路,始建于1914年,是上海著名的法派名街,两边梧桐林立,西式洋房似乎是城市历史的活话本。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在这里居住过的人物,都是能在中国近代史有名号的人物,商业、政坛、文化、艺术……各个方面的人物都有!

  思南路73号,1946年~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在这里工作、生活。他曾在这会见中外各方代表,还举行过中外记者招待会。思南路39-41号,现在名字叫上海文史研究馆,它以前是三、四十年代上海金融大亨袁佐良的寓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梅兰芳离开北平缀玉轩寓所,全家迁居上海,就蛰居在今天的思南路87号。

  抛开那些烟云往事,思南路如今已经是文艺青年最爱的地方之一。点上一杯咖啡,翻阅几本书籍,身旁的人静静的来,静静的走,体会着惬意的小资风情。

  永福路

  有人说,永福路很低调,它很短,全长不到500米,路上大多是花园住宅,有少量新式里弄和公寓。永福路离武康路很近,却常常被忽视掉,它安安静静地坐落在一旁,不卑不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永福路52号是中国的电影编剧,尤其是有志于电影剧本创作的文学青年仰望的地方,对于电影导演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中国许多优秀的电影剧本就出自这个“小白楼”里。永福路123号-1,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与其并排并立的永福路123号-2,就是民国报业大王史量才的上海故居之一。永福路200号是原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现在是上海滩顶级的餐饮会所雍福会。

  永福路复兴路转角处是一幢六层楼的老公寓,名为良友公寓,许多文人曾经住在这里,比如著名外国文学翻译家、上海电影厂厂长、驾机投奔祖国的飞行元老、纺织界科学院士……

  愚园路

  愚园路,作为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马路之一,也是一条从未易名的路。这里既有着红色革命的足迹,也有民主运动的足迹。既有着谍战的往事,也走过许多文人墨客的身影。漫步于此,会忍不住想象,说不定一个转身的邂逅,眼前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就是当年文人墨客们驻足停留的角落。

  在鼎盛时期,沿路建了好多花园住宅及新式里弄,如著名的西园大厦(愚园路1396号“九层楼”)、宏业花园、沪西别墅(愚园路1210弄,亦称“好莱坞弄堂”)、王伯群旧居、联安坊、洛公馆、四明别墅、歧山邨(导弹之父钱学森一家人的旧居)等。也有不少历史名人、作家、文化人曾经居住于此一带,傅雷、顾圣婴、瞿秋白,康有为、蔡元培、钱学森、茅盾、施蛰存、沈钧儒,都曾经参与愚园路的历史。

  在张爱玲的小说《色戒》的结尾处,女主角王佳芝坐上了黄包车。她对车夫说:“愚园路。”这是张爱玲的小说中唯一的一次明确地写到愚园路。张爱玲的生活印迹却一直围绕在愚园路附近。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东方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李红霞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