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魔都格调

从韩愈的《谁氏子》里,看他如何劝导青年人走正路

  韩愈,不仅诗文写得大气磅礴,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还是中唐教育界一个优秀的教务工作者。他曾经深入教育行业,从“四门博士”做起,后提拔为“太学博士”,终于实至名归被授予“国子祭酒”。这都是什么官呢?相当于韩愈在唐朝国立大学从基层讲师做起,后升为教授,最终被委以教育部部长一职。那么,韩愈是个怎样的老干部呢?

  在工作上,韩愈治学严谨,注重言传身教,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在教学思想、内容、方法上有深刻的钻研反思,著有《师说》《进学解》等论文。在教学中,他因材施教,对学生不同的特质进行指导,比如爱好诗歌的鼓励仔细斟酌,其中代表如孟郊贾岛,后世称其诗风“郊寒岛瘦”。喜欢写文章的皇甫堤、李翱、李汉等便鼓励潜心钻研六经诸子,后成为古文运动的主力军,人们称赞韩门为“诗文之宗”。

  在生活中,韩愈也十分关心学生。家境贫寒如孟郊者,便常常解囊相助,时时接济;仕途不顺如李贺者便亲自到处奔走,推荐才学;事忙年老心情不佳如张籍者,便作诗寄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以春景邀约踏青散心。可谓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作为人民干部,韩愈不仅关心着官学教职工作,还时刻关注着大唐社会的学习风气。这不,一个半路要出家学道的青年引起了韩愈的关注。深入了解后,作为一个师长,在政务繁忙之余,亲自写下一首劝导诗。

  谁氏子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前三联为我们介绍了这个青年的家庭情况:这小子不知哪家儿子,不愚也不傻,精神也没有失常,是个寻常人家的正常孩子,但就是这个正常人却做出了令人咂舌的非正常行为,家中白发苍苍的老母他不管不顾,与正值青春妻子的夫妻之情也弃如敝履。休妻,伤母,亲情爱情都不要了,谁也拦不住去王屋山出家当道士的脚步。

  为什么学道要去王屋山呢?王屋山,不仅仅是挡在愚公家门前影响愚公出行的那座山,在唐朝,王屋山是九大名山之一,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是唐朝皇家道学宫观。唐朝是李唐王朝,统治者为了抬高自己,把自己说成是道教始祖李耳的后代,上至以皇帝为代表的皇室,下至平民老百姓,都尊崇膜拜道教。

  道教高度繁荣发展,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修仙问道在唐朝非常普遍,著名代表比如诗人李白,比如皇亲玉真公主,都对修仙问道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不论是采药炼丹寻幽探胜,还是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王屋山都是出家当道士的首选上选之地。

  而韩愈是个无神论者,在他看来,做学问为国效力才是正经事,出家去当道士是痴人狂人才会做出来的行为。那么这个青年去王屋山的目的是为了修习道学,淡泊明志吗?

  四五联做出了解释:“谁氏子”要去王屋山学习声乐,乐器当然是选择笙箫了。传说萧史灵妃夫妻善长吹箫,声音就像凤鸣一般,终于有一天箫声引来了凤凰,于是弄玉(即灵妃,秦穆公之女)乘着凤凰升天而去,而萧史也以箫声召来神龙,乘其升天而去。“谁氏子”也想效仿以期引来凤凰得道成仙。

  其次是求仕太难了,一个寻常人家的普通学子,没有什么特长来吸睛,不如走个艺术生的捷径,去道教名山修习,用玄学来包装,摇身变成一个清新飘逸有道家风骨的吹笙高手,一夜成名,没准“取贵仕”的愿望就能迅速实现了。

  韩愈,不仅是个师者,还是个思想前卫的无神论者。不管是西方来的佛教,还是土生土长的道教,不管是皇家的权威,还是大众的民调,都不能代替儒学在他心中的正统地位,也不能淹没韩愈独立的思考见解。韩愈虽然很不屑“谁氏子”随波逐流的行为,沽名钓誉的手段,但对“谁氏子”还是耐心地给予劝诫。

  首先是晓之以理,六七联里如唠家常般为其陈述道理:神话传说仅仅是传说,这个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天帝鬼神”这些事物虽然很流行,并不意味着它是真实存在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人是修炼不成神仙的。

  圣君贤相都见多识广,你这种营销自己的手段,怎么能蒙蔽了他们呢?一意孤行只能老死“穷山”,不仅什么都追求不到,休妻伤母,父母妻儿也沦为你固执的牺牲品。对这种迷信行为,我建议“罚一劝百”采取强制手段来制止,肃清不良社会风气。

  用“穷山”来形容道教信仰的名山,天下第一洞天,韩愈心里是有所蔑视这种行为呢!在他看来,研习儒学才是正经。

  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最后三联,韩愈诚恳的表示,你的心思我都明白,在唐朝有谁的仕途是一路绿灯平步青云呢?我自己苦读多年,还经过三次科举考试惨败,第四次才考中进士,后又三次参加博学鸿辞科考试,多次给宰相写自荐信均无果,最后终于受人举荐才做了官。

  不论求学还是出仕,都要有“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和耐心。为名所困,为利所惑,终究会被淹没在人海里。政务繁忙,我始终也没能亲自去劝导你,只盼你的亲友中有谁能怜惜照顾你,把我这首诗抄下来带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今天我们看这首诗,韩愈的三观未免太正了吧,你自己严于律己就够了,对别人也高标准严要求。出家学道,沽名钓誉是人家的自由,你过来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唧唧歪歪说教个不停,简直就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你站在道德高地上就不冷吗?

  但是,韩愈的言论是在经过深入思考之后,认为是有助于他人进步的,出于善意的积极的目的,不顾他人的诋毁社会的揣测,坚定的为自己的思想大声发言。不论是对“谁氏子”为代表修仙学道的谆谆劝诫,还是劝阻皇帝“谏迎佛骨”的特立独行,韩愈一直是一个直率无畏的勇者。

  “谁氏子”最终如何选择是他的事,韩愈的心声我们都已听懂,就像大话西游里唐僧说给孙悟空的那句话:当你明白舍生取义的道理,你就会回来跟我一起唱这首歌。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腾讯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李红霞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