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洋场风情

票证时代:一同回忆那个特殊年代

  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到,“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一番慷慨陈词激动人心,也让人们回忆起那个特殊的年代。

  说起计划经济,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就是当时发行的各种票证。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国家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专用购买凭证。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深切体会到什么叫票证的重要性,而各地的购销站、代购代销站就是当时老百姓们的“购物天堂”。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商品票证。据统计,全国有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过各种票证,一些较大的厂矿和学校也曾自行印发过紧俏商品的各种票证。

  中国票证范围之广、地域之宽、品种之全、时间之长、数量之大,都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这些商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三大类。

  

  粮票被称为“中国计划经济第一票”,大致可分为全国粮票、地方粮票、军用粮票和划拨粮票等数种。

  那时,省级地方粮票只能在省内流通,只有全国粮票才能在全国通用。如果有人要出差,还必须要持单位证明去粮食部门换取一定数额的全国粮票。

1 2 3 ... 5 下一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阮佳琪 责任编辑:李红霞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