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洋场风情

票证时代:一同回忆那个特殊年代

  1962年上海市春节票

  123下一页余下全文

  吃饱饭都不易的年代,更加不要说有什么零嘴了。

  那个时候,有些孩子会佯装胃不舒服开酵母片当零食吃,结果反倒越吃越饿。为了吃到驱虫药“宝塔糖”,有孩子经常装肚子里有蛔虫喊肚子疼。

  还有网友回忆,领居家一位身体不太好的阿姨,每次开完中药,都会先把其中的红枣、麦冬、甘草等几位带一点甜味的中药挑出来,给小孩解解馋。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林仕荣收藏了很多超小面额的票证,比如河南省镇平县1965年发行的5分5厘油票(约为0.055两)。

  5分5厘油到底有多少,林仕荣很形象地说:“就是拿一根筷子蘸到油桶里,再拿出来放到碗里,滴上几滴,就有5分5厘了。”

  面对每天少得可怜的用油,人们用眼药水瓶来装油用油,每顿饭的“用油”就是挤上几滴。

  每家每户都会拼命从牙缝里省下一些熟食票和流动粮票,以备急需。就连亲戚朋友之间包红包,除了钱还要包上几斤粮票,才是最体面的。

  因为单张粮票所能领取的物质实在太过匮乏,粮票成为了作假伪造的重灾区。为此,国家对粮油票证也采取了一定的防伪措施和办法,如使用专用粮票纸、水印暗记、荧光暗记、图案文字暗记等。

  同时,很多人暗中用粮票换茶油、换布票等。虽然不合法,但仍有人偷偷做这样的买卖,其中“用粮票换鸡蛋”的地下生意相当常见。

  最近正在热播的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电视剧《大江大河》中就再现了这一幕:杨巡用粮票换了面粉,做成馒头和乡里人换鸡蛋,再进城高价用鸡蛋换城里人的粮票。

  穿

  布票被誉为“粮票的姊妹花”,年发放量多少不一,多时每年每人一丈二尺,少时每年每人仅五尺左右。

  由于受布票制约,城乡居民普遍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俭生活。

  尤其是家里子女多的家庭,经常是一套衣服老大穿几年再给老二穿,一直向下传,连女孩子当时也穿男孩子的衣服。磨破了就打上补丁,变短了就接上一截。

  布票精确到了一厘,弥足珍贵。那会儿,就连尼龙布做的尿素袋子也是奢侈品,很多人想方设法弄来做衣服和被子。

  除了各种布票外,细分下来还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阮佳琪 责任编辑:李红霞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