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洋场风情

让开让开,当当车来了,从老上海的记忆深处!

  摘要:一百年前,有轨电车,这个头顶“小辫子”、脚踏“风火轮”、穿梭于钢铁轨道上、不时吟唱“叮当”曲的方头方脑的大家伙走入了申城百姓的寻常生活。电车车厢犹如一个移动的大舞台,演绎着生动精彩的人生悲喜剧,进而成为众多文人墨客笔端的最爱。

  “叮当,叮当!”电车要开了!“慢慢叫”,一个迟来的乘客快跑几步,一把抓牢车门旁的铁杆,高声喊道。卖票员探出头,把手朝后一指:“后头一部来了。”曾几何时,有轨电车乃是上海这个东方大都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908年3月5日,英商上海电车公司(以下简称“英电”)开通沪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1路,将静安寺与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两点一线牵”。两个月后,起讫站分别为十六铺和善钟路(今常熟路)的法商电车电灯公司(以下简称“法电”)2路投入运营,标志着法租界进入有轨电车时代。华界的有轨电车出现稍晚。1913年8月,上海华商电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的1路正式通车,串联起小东门和高昌庙(今高雄路一带)。 

  1908年有轨电车试运行时,英商电车公司印制的广告宣传画  

  在张爱玲细腻的笔触下,电车轨道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鳝,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沪语中“电车路”一词即用于指代额面部的皱纹。还别说,远远瞧去,额头上那一道道岁月留痕不正像一条条静卧的电车轨道吗?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东方网 作者:张姚俊 责任编辑:李红霞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