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洋场风情

一口老井、一座古桥…让嘉定这座城市的骨血更为丰满

  1985年10月,村民在安亭老镇范围内的双墩庙西侧挖鱼塘时发现一口古井,井壁呈直立圆筒形,由九节泥质灰陶井圈叠置而成。结合相邻地区采集到的相关标本,专家推断此井为东汉时期所建造,距今约二千年。古时,井建造在有一定人口规模的核心部位,故素有“乡井”、“市井”之说,由此可以判断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在此生活居住,并已具备烧制砖瓦的技术。只是彼时的房屋一般是砖木结构或简陋的草房,难以保留至今。

  明代是中国园林史上的成熟兴盛期,《光绪嘉定县志》中记载的宅园有83处之多,其中就有今日得以修复扩建的秋霞园与古猗园。清代建造且进入《县志》的有46处,其中位于城中南大街的秦氏宅院(又称秦家花园),留有较具体的文字资料与形象资料,且尚有部分遗迹可寻。老城之西门内外,也有几处清代遗留的古宅残存,比较著名的如王敬铭的“状元府”,以及著名外交家吴宗濂、顾维钧的老宅等。

  进入民国时期,不少嘉定人到上海经商发展,稍有成就,在家乡起屋造房。一部分追求时髦者建起了“洋房”,而早期的“洋房”多是表面模仿西欧或东洋的式样,用一些水泥红砖平瓦而已,承重结构仍为中国传统式。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房屋是传统中式的,但在其中增加了一些西式元素,或是在西式(或日式)建筑风格中保留一部分传统元素。资料统计,1949年时,嘉定境内有深宅大院232处,旧式洋房46处。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地区80%以上农民居住的是草房。这种情况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逐渐改观。

  1976年,嘉定开始筹建高层住宅。到1978年,第一幢高层住宅叶池大楼竣工,大楼高35米、共10层,这也是当时上海郊区第一幢高层建筑。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东方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李红霞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