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魔都格调

淀浦河桥贯通 徐汇滨江连上“最后一环”

  /市政总院供图

  3月5日,龙腾大道(罗秀东路-徐浦大桥)道路工程大功告成了,为整个徐汇区滨江贯通圆满划上了句号,这一工程的关键环节——淀浦河新桥也已经“亭亭玉立”,在黄浦江畔熠熠生辉。

  据市政总院介绍,整个工程全长1.55公里,其中淀浦河桥具有弯曲起伏的“层波叠浪”外形自成一景。建设者通过合理组织、科学管理、精心施工,为徐汇滨江贯通这条“项链”书写了整体之美。

  淀浦河桥的特色是:美观+实用,能提升滨江景观。它有效地整合了两种桥梁属性。比如:淀浦河桥主要的车行流线由优雅动感的上层空间提供,而主跨两侧下置轻巧起伏的步道供开放空间人行通过,将市政桥属性和人行桥属性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设计者协调融合两岸景观效果,其主跨设计灵感来源于活泼的层波叠浪,优美简洁的造型宛如奔腾的猎豹。整座桥梁简洁地置于淀浦河上,连接着北岸公园绿地板块和南岸文化建筑板块,形成了协调两岸景观的一个重要建筑。

  为确保桥梁按时贯通,建设者采取了新工艺+新技术。淀浦河桥主桥钢结构总重约8500T,现场安装难度大,成为施工的一道“坎”。施工时,桩基全部采用钢管桩。为防止沉桩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钢管桩采用70RF振动锤免共振法分节打设。该型振动锤噪音低,振幅可以在0到100%之间自由调整,能避免任何由土壤自身频率造成的共振,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浦河桥全长404米,弯曲起伏的桥型由7个连续V构+挂孔梁体系组成,挂孔梁与连续V构通过设置上下牛腿的形式连接。主桥钢结构纵横向分段,用750吨履带吊从船上起梁吊装。吊装前,建设者采用BIM技术模拟全过程,做好各工况分析,并控制现场构件安装质量。

  所谓“BIM”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东方网 作者:钟晖 责任编辑:李红霞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