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魔都格调

三年增绿61个“辰山植物园”,“家门口”尽享春色

  航拍的桃浦中央绿地绿意盎然、美不胜收。见习记者孟雨涵摄

  春暖花开,上海进入踏青赏花高峰。今年清明节小长假,上海城市公园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三分之一。

  有一些市民则选择“不凑热闹”,另辟蹊径尽享春色。“以前赏樱要坐20站地铁去顾村公园,看郁金香要坐10站地铁去大宁公园。现在出小区走10分钟,就有一个‘琴键春园’。有樱花和郁金香,还有无敌江景!”家住黄浦滨江带附近的陈阿姨感慨:“生活太幸福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像陈阿姨一样,有类似的获得感。在他们看来,上海近几年的春色绿意似乎一下子“喷涌而出”,“以前哪来那么多花?现在随处走走,就有惊喜!”

  看完这组数据,或许这份惊喜将更大:截至“十二五”末的2015年,上海绿化覆盖面积为138810公顷;三年后的2018年底,增至151444公顷。只用了三年,上海相当于新增61个“辰山植物园”!目前,上海人均8.3平方米公园绿地,距离“十三五”末的目标只差0.2平方米。

  惊喜连连的背后,上海究竟有什么秘诀?

  建个世博文化公园

  相当于放弃下一个陆家嘴

  上海地域小、人口多、缺山少林,生态资源相对紧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追赶其他省市的步伐,不断推进绿化建设。

  规划面积约187.7公顷的世博文化公园便是上海近年来的最大手笔——其所在的世博后滩地区是上海45公里滨江岸线中最具景观优势的“凸岸”,有专家估算,其土地价值可达上千亿元,在此建设世博文化公园就相当于放弃了下一个陆家嘴。

  但上海就这么做了,还要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统一规划、统筹运营、协同建设、精雕细琢,把世博文化公园努力建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代表国际文化大都市形象、市民欢聚共享的世界一流城市中心公园。

  诚然,只追求绿化的“多”和“大”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为城市空间增添色彩、提升生态品质和服务功能,成为上海近年绿化建设的重点方向。

  去年11月,上海桃浦中央绿地部分建成,试运营开放。该绿地是近年来上海市中心最大的开放式绿地项目,未来总规模预计将拓展至100万平方米左右,比4个延中绿地还要大。

  该绿地总体景观方案借鉴了纽约中央公园和伦敦海德公园的设计规划理念,极其重视公园的规模效应和舒适体验,融合中国传统书法、舞蹈和太极艺术的优美动势,通过打造绿地内延绵起伏的地形和蜿蜒动态的园路水系,形成一个连续变化、层叠展开的动态空间。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玺撼 责任编辑:李红霞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