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洋场风情

探寻震旦大学的记忆 目的地居然是一家医院?

  然而,由于马相伯顺应时势提出的“欲革命救国,必自研究近代科学始;欲硏究近代科学,必自通其语言文学始。有欲通其外国语言文学,以硏究近代科学,而为革命救国之准备,请归我”这一办学宗旨与教会意见相左,并因此受到后者的阻挠和干预,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学潮。学潮过后,马相伯等进步人士带领一些学生离校,成立复旦公学,亦即今复旦大学前身。1905年8月,震旦学院重开,由耶稣会主办,法国政府资助,并由中国神父李问渔任校长。

  此时的土山湾校舍已不敷使用。于是大家便有了另建新校舍的动议,而震旦学院的创办几乎耗尽了马相伯的全部家资。1907年,马相伯又将父亲平生积蓄下来的4万元现洋及英租界中值银10万余两的地基八处悉数捐出,由教会出面,在卢家湾吕班路(今重庆南路)购地100亩,作为筹建卢家湾新校舍的资金。震旦学院新校舍落成并迁址后,校长改称院长,并由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韩绍康任首任院长。1928年,震旦学院改称震旦大学1932年1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震旦大学立案,震旦大学也因此成为一所完全意义上的正规化大学。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震旦大学脱离耶稣会控制,成为一所纯私立大学。

  两年后,所有传教士退出学校。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时,震旦大学医学院与圣约翰医学院、上海同德医学院于原址组建上海第二医学院,其余学院分别并入复旦、华东师大等校。此处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一舍建于1908年,四舍建于1916年,八舍建于1919年,一舍、四舍现为办公楼,八舍为医院。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东方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李红霞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