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洋场风情

曾遍及上海松江青浦金山的这些古民居——落戗屋,今天还剩多少

  敦煌莫高窟第423窟隋代壁画七开间大殿庑殿顶建筑

  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屋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落戗屋外观的基本形态沿袭了庑殿顶,但是,建筑材料和营造工法大为简化,是仿庑殿顶的一种简化版的民居形制,屋顶参照庑殿顶做成大屋顶,减小阻力以抗强风,并有利于屋顶雨水顺势流下,故被称为“落舍”,相当形象。这种皇式建筑变为农舍背后的故事,是否和南宋迁都临安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是否和大量北方移民随皇族南下有关联等等,尚须深究。因此,当下保护好现存的落戗屋,显得尤为重要。

  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屋顶

  落戗屋的保护

  曾经大量存在的落戗屋,现在成为稀缺,奇货难觅,知其者甚少。与上海另一种古民居形制——上海绞圈房一样,它们虽然分别分布于上海的西部和东部两处完全不同的地域,但是,它们共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上海建筑史和移民史的载体,是上海海派文化和住宅历史的基石和起源之一。

  枫泾古镇自古以来就是吴越文化的交汇地,一直以来保留着难得的历史韵味。枫泾菖梧村9组72岁的顾阿明,每天的工作就是完成一些特殊的技艺,修缮“落戗屋”式的屋顶,修旧如旧,落戗屋的保护离不开像顾阿明这样的工匠人才。

  近几年来,许多上海人开始自发地关注古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文物保护的相关单位,也开始关注农村古民居的修缮。保护传统村落,寻回失落的乡愁,正在成为更多市民的共识,相信更多的落戗屋被找到并得到保护,更多的落戗屋背后的故事被发掘。古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和才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我们今天仍然有必要保护和研究像上海落戗屋和绞圈房这样的古民居的现实意义所在。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东方网 作者:徐大纬 责任编辑:李红霞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