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宝库藏品

285件器物证实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本不空白

  两次重大考古发现,面貌逐渐变得清晰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陆明华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专家研究“空白期”瓷器,但因为依据不足,很难把淹没的历史进行展示。近几十年来,“空白期”瓷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主要得益于田野考古的重大发现。

  先是1988年景德镇考古研究所在珠山明御窑厂西墙一带发现了正统时期官窑遗存,出土了一批瓷器标本。其中,最重要的一件青花云龙纹大缸(由当时出土的20多片瓷片复原)腹径达88厘米,器型硕大。

  “为什么断定这口缸是正统年间的?我们查阅了相关明史记载,永乐十九年三大殿被火烧,一直到正统六年三大殿复原,复原后王振就派太监到景德镇专门督造青花龙纹大缸。文献记载它是正统六年烧造的大缸,我们就此知道它烧造的下限不会晚于正统六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江建新解释道:“另外我们在考古过程中发现的地层关系也是很清楚的,上面地层有成化款识的瓷器,下面地层有宣德年代的瓷器,中间地层的年代正好是‘空白期’的东西,所以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它的时代非常可靠。因此,通过1988年的考古发现,基本解决了‘空白期’不空白的问题。”

  2014年,考古队又在景德镇御窑厂东北边发现了属于正统到天顺时期的地层。“大概有80多公分到一米厚的纯瓷片的堆积,其上下层的地层关系跟1988年情况类似。”江建新说,“里面出土了宣德官窑里从没见过的青花瓷枕,仅同一个品种就出现多达十几种花纹装饰,可见这个时期的官窑烧造,并不像过去大家想象的那么空白,应该是有一定规模的,而且它的烧造技术也是很高的。”

  ①明正统-天顺青花云龙纹出戟尊。

  既粗犷又兼具精细小巧,艺术风格开辟后世时尚

  经过这两次考古,“空白期”陶瓷的面貌逐渐变得清晰,那么这一时期的瓷器有着怎样的特征?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彭涛介绍,“空白期”瓷器正好处于宣德与成化两个制瓷高峰之间。其整体艺术风格、工艺关系就是上承宣德,下启成化。“它的花纹、釉色早期跟宣德相近,开拓的工艺技术又对成化官窑产生很大影响。”彭涛说,“空白期”瓷器体现出来的风格既有宣德时期的粗犷,同时又兼具成化器皿的精细、小巧,它充当着链条的作用,开辟了后朝的新风。

  比如瓷绣墩,在元代就有了,但是明代的绣墩,目前所见最早的就是“空白期”的,不仅体量大,画工也很是精细。还有瓷枕,虽然从宋代磁州窑、定窑、景德镇窑都有烧造瓷枕,最早发现的明代官窑瓷器里的瓷枕也是“空白期”的,而且数量非常多、纹饰精美。

  ②明正统-天顺青花红彩海水瑞兽纹碗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东方网 作者:李婷 责任编辑:李红霞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