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洋场风情

上海的大街小巷上,还跑着这些“活化石”?这群“复古”青年为电车走遍全世界

  摘要:“上海人对于陪伴他们人生的电车是从心底里喜欢的。”阿松说,电车就是上海的“活化石”。

  86年上海人陈寒松年纪不大,却是个十足的复古青年。生活中,他坚持使用繁体中文和旧路名。平日里,他运营着名为“上海城市考古”的城市研究团体,通过Citywalk的形式穿梭在城市的“历史现场”中。无论是在南京路、苏州河边还是老城厢,“电车”总是他设计路线中的一大主题。和阿松一样,上海还藏着不少复古“电车迷”。 “上海人对于陪伴他们人生的电车是从心底里喜欢的。”阿松说,那些带辫子的电车就是上海的“活化石”。

  【上海这群“电车迷”,有着共同的电车记忆】

  小时候,阿松住在中山公园附近,家门口就是20路。举家搬到浦东后,他乘坐的无轨电车变成了那条过延安东路隧道的隧道5线。再后来搬到徐家汇后,每次出门去静安寺、南京西路,他也会选择乘坐15路笃悠悠地去。

  在阿松看来,电车这个词,就让人联想到上海的80和90年代,还有伴随他成长的岁月。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的无轨电车系统曾达到了巅峰,以22条线路、近1000辆铰接式无轨电车的规模,稳居全球第三、亚洲第一。

  说起每条电车线路,阿松如数家珍,“过去每条主干道只有一条电车线路,因此说到一条公交车线路,就想到了这条路。”当时的上海人出门不用GPS,闭着眼睛乘车就行。去老北站就是乘13、15路,去老城厢则是11路,去徐家汇和万体馆则是26路,非常方便。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李红霞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