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洋场风情

“上海老街”最具标志性茶馆陷入困境

    前不久,老上海茶馆关门了,具体是哪一天,张荐茗记不清了。从1999年开始营业至今,20年光阴就这样被定格在幽暗、狭长的空间里。

    这个和上海老街一起开门迎客,这个网友口中老街打卡点之一的茶馆,封上了沿街的窗户,消失在人来人往的路口,仿佛从不曾来过。

    穿越时空

    门内风景独守老上海韵味

    上海老街,原名方浜中路,西起河南南路,东至人民路,全长825米。

    据可查的信息显示,1999年6月,上海老街正式开门迎客,飞檐翘角、黛瓦粉墙,这条还原了百年前上海模样的街道,成为豫园商业旅游区内的一条特色街,钱庄、金店、银楼、酒肆、茶馆、戏楼、商行……浓郁的老上海风情让这里备受游客青睐。

    方浜中路385号二楼,老上海茶馆。老板张荐茗是个收藏家,热衷于上海主题的收藏,从古书、地图、照片开始,关于老上海生活起居方方面面的收藏多达几万件。

    说起为什么会在上海老街上开茶馆,张荐茗说是缘分。

    上世纪90年代家门口的上海老街启动规划,有人建议他在这里开一个收藏馆,展示他关于老上海的收藏,而他则把这样一个展示融入了上海老城厢最具特色的茶馆,因为在他看来,茶馆是坚守在中国土地上最顽强、最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空间载体。

    旧时的梳妆台、风琴、电风扇、立式烟灰缸、温度计、电冰箱、灭火器、按摩器、打字机,刨冰机等等,每一件都还能用,还有数不清的书报、海报、照片、传单、布告、小册子……

    和许多景点里刻意做旧的摆设不同,老上海茶馆里的每一个摆件,都是货真价实的藏品,在这里,你可以闻到一个世纪前上海人的生活气息,可以感受到独特的海派韵味,可以听到历史浅浅的吟唱。

 

    “天涯啊海角,觅呀觅知音……”历史的记忆总能轻易地在很多不起眼的载体里复活,比如一段若有似无的旋律。

    夏日午后,在已然关张的老上海茶馆里,张荐茗像往常一样,打开唱机。空调里吐出的丝丝凉风驱散着室外的热气,沿街的窗被三合板封死,让午后的茶馆多了几分夜里才有的静谧。

    茶馆原本就不显眼的入口紧闭着,玄关的霓虹灯在极具特色的海报里闪烁。在这样一个看不出昼夜变换的空间里,时间似乎停滞了。

    “等身”日记

    二十年过往沉淀茶馆记忆

    张荐茗在一张旧旧的小四方桌上坐定,泡了杯绿茶。沏茶用的壶是几十年前家里常用的热水瓶,矮胖的瓶身上留着或许能考据它“身世”的字迹,木质托盘上的青花瓷杯里,舒展的茶叶慢慢唤醒了逝去的二十年过往。

    “刚开的时候,没什么人气,门面又小,走过即是错过。”既然开了,就要用心经营,为了能为茶馆积攒人气,张荐茗在自己的藏品上花足了心思,“这么多年,办过很多很多展览,其中最有名气的,应该是旗袍展和张爱玲手稿展。”

    说着,张荐茗翻开了手边三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都是他收集的上百家中外媒体关于老上海茶馆报道的剪报。20年前的纸张躺在时光里已然泛黄。

    “我记得那年办旗袍展后不久,电影《花样年华》上映了。全城掀起的一股旗袍热,让很多人循着蛛丝马迹找到了这里。”张荐茗收藏了上千件精美的旗袍,很多都是以往大户人家的私家裁缝为小姐们量身订制的,做工精细,成色很新。旗袍展就是他从自己的藏品中挖掘出来吸引人气的众多展览之一,没想到机缘巧合下,一“展”成名。

    二十年,老上海茶馆成了上海老街上的一道风景,成了网友口碑里的必到打卡点。有人慕名而来,打卡签到匆匆而去;有人特地寻着怀旧的氛围,穿上怀旧的旗袍拍照留念;有人什么也不做,就在沿街的位置上坐着,一坐就是大半天。

    外面是喧闹的街道,里面是定格的时空,中间的茶馆更像一个时光隧道,链接着过去和未来,身处“现在”的人们,可以在这里静观事态,和自己对话。

    二十年,张荐茗说最大的收获,是在展示历史的同时,记录了历史。而这二十年的光阴,被来往过万的茶客一笔一划写在了茶馆的“日记”里。

    说是“日记”,其实就是茶馆的留言簿。A4开的硬皮本里,各种语言、各种笔迹,每一个留言的人都认真地记录着自己彼时的心境。“这样的日记,大概已经有50多本了,叠起来都有一人高了吧。”

    张荐茗记得,有十多年后回来寻找曾经写下的回忆的人;有瞒着对方写下期待,半夜敲门想要读取对方心意的情侣……他随手翻开一本,里面有写诗的,有画画的,图文并茂,写满了往来者的故事,“如果他们回来,找不到这里,会不会有点失落?”

    何去何从

    老上海情缘将如何续写?

    “孝文化文物展”的海报张贴在茶馆一米见方的收银台后的墙壁上,这是老上海茶馆关门前举办的最后一个展览。吧台上一盏老旧的台灯发出昏黄的光,一旁的拨号电话,不知要打给谁。

    张荐茗说,根据新的发展规划,茶馆所在的房屋面临拆建,老上海茶馆无奈关张。

    上海“十佳”休闲茶馆、全国十佳特色茶馆、国际交流典范茶馆……过去的二十年,在张荐茗的用心经营下,老上海茶馆已然成为独具特色的上海品牌。如今,作为茶馆门面的临街窗户已经封上,除了檐角挂着的几个灯笼和一侧墙上的“茶”字还留有茶馆昔日的痕迹,新来的人怕是连茶馆的入口也寻不着了。

    知道老上海茶馆要关门的熟客们,纷纷替张荐茗想办法,帮忙联系有可能容纳这样一家上海特色茶馆的地方,只要有希望,张荐茗总是不拒绝去沟通、尝试。或许对于他来说,茶馆已不仅是“营生”,而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了。

    如今,“闲下来”的张荐茗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东方城市中心”。作为这个致力于公共文化交流的公益组织的理事长,他遍寻历史见证人,口述上海历史,从石库门到老洋房,从老电影到海派收藏,他的很多研究记录成为区县公共文化资源配送项目,通过他,更多的人了解上海,读懂上海。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这个记录了上海二十年发展、沉淀了数以万计茶客回忆的茶馆会在某个地方再次开门迎客;或许,它便从此成为一段历史,偶尔出现在别人的展览里。

    这段老上海情缘是否会续写,会以怎样的形式续写?或许只有时间知道答案……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龚正 责任编辑:俞中岳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