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书香上海

为何同游后只有杜甫“单相思”?专家释疑李白杜甫谁才是唐诗No .1

  唐诗宋诗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种精神志趣,也构成了中国古人两种艺术境界。唐诗宋诗熟优熟劣,数百年来人们争论不休。在2019上海书展期间,上图举行名家新作系列讲座之唐风宋韵——漫谈唐宋诗。唐宋诗研究专家、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和四川大学周裕锴教授给大家漫谈诗词。

  在唐诗中,李白与杜甫不得不提。他们流传下来的诗在所有诗人中能排第二位和第三位。杜甫大概1450余首,李白1000余首。两人有一件广为流传的轶事,公元744年李白、杜甫同游,这个经历让杜甫写了至少20首诗不断回忆与李白的交往,但李白好似忘记一般从未提过。

  李白画像

  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认为,李白是主观诗人,杜甫是理性诗人,造成了两者的差异。“就像写诗,李白有很多技法,通过自己的理解改写创新,让古体诗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而杜甫把中国古体诗的技巧发挥到极致,同样的技法能有多少表达能力,杜甫更多探讨这方面。”

  “其实李白是个非常用功的人。”陈尚君说,后人印象中他是天才,出口成章,“但我发现李白早先就特别用功”。陈尚君说,《昭明文选》六十卷的大部头李白从头到尾拟撰了三遍,各种文章的写法都“胸有成竹”。而且他在写诗时也是反复斟酌反复修改的,他能在反复修改后把诗歌意境达到极致的程度,这是李白作为主观诗人的成就。

  在陈尚君看来,杜甫是循规蹈矩的诗人,接受现实,关心社会伦理,对君臣关系也很遵守。“杜甫流传下来1450首诗无论内容到句法很少重复,他把古体诗和近体诗可以发挥的技巧都用了一遍。他对唐代中期后的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李白是既往,杜甫是开来。”

  同样的“安”,李白和杜甫表达的心境就很不一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周裕锴说这是李白诗中他最爱的一句,而杜甫是“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杜甫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在唐代英雄主义时,大家都渴望边塞建功立业,但他能看到战争对人民的危害。

  其它诗人写“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杜甫会追问是谁的血?胡人的血难道不是人的血吗?所以杜甫《兵车行》里面就会讲,“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写战争的时候,他想到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情,可以说超越了唐代边塞诗人。

  周裕锴说,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唐诗到宋诗的变革是一个必然过程,一种文学风格久了必然会有所转变。这时候,另一位大诗人韩愈就站出来了,在语言上进行了大力创新。“宋诗里很多学杜甫、学韩愈。”唐诗风神情韵,宋诗以诗律见长,一个人少年时候才气风发就喜欢唐诗,晚年时候诗律深沉就喜欢宋调,因此唐诗和宋诗应该各有千秋。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东方网 作者:熊芳雨 责任编辑:俞中岳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