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魔都格调

美术馆博物馆先“填空”后集聚 选展布展应更多考虑当地受众需求

  按约定俗成的说法,凡地处外环外的美术馆、博物馆,就是郊区美术馆、博物馆。在上海,这个数字可不小。新公布的2019年度上海市美术馆名录显示,截至2019年8月,本市共有各级各类美术馆81家,其中有二三十家美术馆位于外环外。这些不断冒出来的郊区美术馆、博物馆,有多少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宜选址在人流密集区

  美术馆、博物馆开在郊区,会有人气吗?郊区博物馆人气未必比市区低。据市文旅局统计,2018年参观人次前15家中就有6家外环外的博物馆。美术馆亦然,2018年春节期间,韩天衡美术馆《嘉定建县800周年国画作品展》成为观展热点;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地处松江的程十发艺术馆因举办“阿Q画传”展览,观众人数较去年同期大涨。

  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美术馆、博物馆应该开在郊区吗?去年,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发布《公共美术馆建设标准》,指出公共美术馆选址“宜选择在城镇公共文化中心或人口集中且公共交通便利、市政配套设施良好的地区”。按照这一标准,美术馆选址至少应便于市民出行,除非有名人故居遗址等特殊历史原因,过于偏僻的地区是不适宜建美术馆、博物馆的。一些符合开设条件的郊区小型美术馆可以对上海的美术馆生态布局起到补充作用。但郊区美术馆常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一些小型美术馆动辄对标“国际”“一流”,不仅名实难副,同质化也很严重。

  既然如此,为何有些郊区成为博物馆、美术馆的热门地?据市文旅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一方面和当地政府文化部门重视和布局规划有关,比如提供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等。另一方面,不少郊区的艺术园区集聚了一定数量的画家工作室和私人藏家等,诞生了一批小微型民办美术馆、博物馆,尽管体量不大,但也具有正面效应。

  要有清晰定位和特色

  本市鼓励支持远郊区域博物馆发展。一是支持远郊地区博物馆数量布局提升;二是支持提升设施较陈旧、无法满足公共服务的场馆,比如近年来的嘉定博物馆新馆、奉贤博物馆新馆、闵行博物馆新馆;三是展览服务方面,由中心城区博物馆向远郊区域博物馆输出展览等项目。

  “目前,上海的美术馆、博物馆还没饱和。‘填空’是必要的,先满足市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然后才是打造集聚区。”市文旅局相关工作人员说。美术馆、博物馆要有清晰的学术定位和特色。郊区美术馆与其一味求“大”,不如思考如何在地化生存和差异化发展。“许多郊区居民没法去市区大馆看展览,郊区美术馆应更多面向当地受众。”

  市文旅局也在思考如何平衡郊区和市区的公共文化供给。去年起,上海启动“1 16”美术馆市民共享计划,“1”是指市和市级美术馆,“16”是指16个区和区级、非国有美术馆,借此盘活资源,优势互补。今年初,上海市博物馆协会成立。目前,协会拥有会员单位51家,以行业内培训、咨询、项目合作为主要方向,将为平衡市区和郊区公共文化供给,推动上海博物馆业态良性发展发挥作用。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钟菡 责任编辑:俞中岳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