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魔都格调

文化设施成为“刚需” 郊区同样需要一座优秀的博物馆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一座好的博物馆,就如同一个人的灵魂失去附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上大多数城市的现实情况是,只有生活在市中心,被密织的交通路网包裹着的人们,才有权利把逛博物馆当成家常便饭。

  然而在上海,随着郊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一部分人已把文化设施当作日常生活的“刚需”。截至目前,上海市已备案博物馆达138座,其中外环外博物馆44座。今年以来,随着奉贤博物馆、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陆续对外营业,已有的文化消费需求得以满足,潜在的需求也加速形成。国庆期间,九棵树推出的首个户外亲子森林嘉年华,短短三天里接待了4000余人次。副总经理田飞说,她终于可以收起此前的种种隐忧,全身心投入到后续内容的运作中。

  去年开始,上海每年都公布全市美术馆名录,不仅便于市民寻找身边的美术馆,也实行淘汰机制。与2018年度名录相比,今年全市新增美术馆9家,删除17家不能为市民提供服务的美术馆。去年,上海发布《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美术馆应有藏品、有基本的学术方向,并禁止卖画等,然而,有些郊区在美术馆准入资质审核上并不严格。今年,某郊区美术馆暂时未纳入名录,该馆已注册两年有余,却连美术馆最基本的正常对外开放都做不到,许多想去参观的观众吃了“闭门羹”。另一家未纳入名录的郊区美术馆则窝在一家农家乐式的小旅馆里,能与“美术馆”三字扯上关系的,只有在墙上挂了几张画而已。

  观众知晓度低加上当地管理部门疏忽,容易在远郊地区滋生民办美术馆、博物馆乱象。另一方面,由于区域文化发展程度不均,不少远郊美术馆、博物馆在展览质量和美术馆功能上也和市区美术馆存在不少差距。有些美术馆只有常设展,没有临展,展览更换频率低,发展“主营业务”都很吃力,更不要说做丰富的公教活动,这也造成郊区美术馆吸引力不够。此外,馆内工作人员也少有能够参加专业交流活动的机会。“郊区美术馆存在重视注册、轻视运营的问题,有质量、能持续的优质场馆并不多。”这给了奉贤博物馆馆长张雪松继续把博物馆做下去的信心:“奉贤一定会需要一个优秀的博物馆。我们的博物馆,也愿意和成千上万老百姓的文化意趣共成长。”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杜晨薇 钟菡 责任编辑:俞中岳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