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魔都格调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集中密集签约,彰显上海文化贸易产业能级的持续发力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上,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单位机构在此设展区展台,谋求国内国际合作。仅交易开幕首日,就有六个项目签约完成。从项目类型上看,涵盖艺术家主创、剧场、艺术节机构等各类型,而从涉及地区来看,既有英美这样的演艺前沿,合作之花也在“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次第绽放。

    能够达成如此集中密集的签约,彰显着艺术节文化贸易产业能级的持续发力,已形成洽谈—孵化—展示—签约的“一站式”平台。而究其根基,离不开《凯撒》《不可能的黑郁金香》《让—保罗·高缇耶时尚怪诞秀》一批国内外大师名家的原创新作在此集中亮相,让“白天逛展会,晚上进剧场,次日谈合作”成为可能。

    如果把演艺作品比作创业项目,在国际演艺市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在成为具有权威与风向标意义的“领投方”。凭借汇集顶尖团队、委约跟进选题、全程把控水准,吸引海内外艺术节、演艺机构“跟投”参与,为原创新作在演艺市场的

    “全球流通”提供先发优势与持续动力。

    从历史经典中找灵感,考验的是视角观念与技法创新

    演出交易会“开市”第一天上午,作为开幕推介的两个项目《凯撒》和《不可能的黑郁金香》就让小剧场挤满中外演艺买手,来晚的嘉宾站在过道看完全场。

    能够引起如此关注,首先在于作品主创均是在国际艺坛享有盛誉的名家大师。《凯撒》由中国台湾京剧艺术家吴兴国与上海昆曲艺术家张军联袂合作;而《不可能的黑郁金香》则由当今国际戏剧界的当红导演罗伯特·威尔逊操刀。去年艺术节期间,他的一部《睡魔》尽管不是主菜单的“高亮”作品,却凭艺术圈的口口相传,吸引了匈牙利布达佩斯大艺术宫CEO恰巴·卡尔和叶锦添等业界名流“打飞的”前来看戏。

    名家大师的选题方向,往往也预示着当今舞台最值得关注的演艺“新航标”。吴兴国与张军选择了莎士比亚400多年前的名作《裘力斯·凯撒》,而罗伯特·威尔逊聚焦的,是一幅同样400多年前由欧洲传教士利玛窦与明代地理学家李之藻等人共同完成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当然,单从面向经典、历史的选题,并不足以呈现艺术节的“航标”功能。真正具有借鉴和引领风向意义的是艺术家经典重述时所采用的视角、观念和技法创新,如《凯撒》采用歌剧音乐的编创结构与谱式。以昆曲小生应工的张军,嗓音虽与传统戏曲演绎无二,但工尺谱记录的水磨调,此番将变成五线谱上的歌剧谱调。这与他几年前在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亮相的当代昆曲《哈姆雷特》,一样是对莎士比亚经典的重述,其演出方式无疑又向前跨了一步。同样,罗伯特·威尔逊也表达了将《不可能的黑郁金香》打造成“浪漫诗剧”的构想,“对历史巨细靡遗的考证梳理是奉献给历史书的”,而他想做的,是以艺术的方式展现这幅被西方世界誉为“不可能的黑郁金香”本身的美,以及恢弘想象与东西方智慧交流互鉴的致敬。

    有名家和历史经典的“双保险”、艺术节牵头委约的“背书”,《不可能的黑郁金香》尽管还在创作阶段,却已经达成巡演的初步意向,有望在2020年艺术节首演之后,开启丝绸之路之旅,让这张代表中西方文明互鉴的地图再度环游世界。

    从未来畅想中谋创新,消弭艺术样式的边界

    交易会开幕前,艺术节中心节目交易部高级主管茅玲特别提醒记者注意本届交易会新增的“VR 表演艺术”项目推介板块。在现场,《爱丽丝冒险奇遇记》《眼眶》《留给未来的残影》等一系列利用VR技术的演艺项目或通过项目推介会、或以展区展示的方式呈现,让海内外演艺买手第一时间体验“科技艺术”的最新成果。

    盘点这些作品,会发现剧场与屏幕的界限正在消弭。交易会现场,记者体验了一把《爱丽丝冒险奇遇记》最新推出的VR互动版。这部作品此前的实景演出版于2015年在英国首演,成为世界上最早一批尝试沉浸式戏剧样式的作品。

    去年,作为亚洲首站,该剧已在上海静安大宁落地,成为沪上潮人竞相“打卡”的网红体验项目。仅仅一年后,该剧从实景进驻屏幕,再次成为“舞台 VR”的前沿探索者,成为家庭娱乐产品。当记者戴上VR眼镜,剧中兔子给予了仙境中的第一重选择——变大还是变小。当在眼镜上按下变小按钮,场景切换,演员在视线中瞬间变大,屏幕中的“沉浸”与剧场的“沉浸”交叠碰撞,颇有新鲜感。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所树起的“新航标”还不只是对于新技术的拥抱。如果说VR消弭着舞台与屏幕的边界,那么一系列跨界作品正让“舞台 ”拥有无限可能。比如去年底在巴黎上演的法国高定服装设计师跨界之作《让—保罗·高缇耶时尚怪诞秀》,就在时装秀与讽刺剧中寻找着微妙的平衡。演员、舞者,甚至马戏团杂技演员的同台,刷新着观众的体验。近日在巴黎新鲜出炉的另一部《小王子》则是新马戏与现代舞的跨界。在国内,名为《听瓷》的跨界音乐会则把中国最有国际标识度的瓷器搬上舞台,以瓷乐演奏讲述瓷器的历史。

    如果说,艺术节的日程表与节目册聚合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显示出国际演艺“买手”的下单方向,那么艺术节的各种展台、论坛、推介交流洽谈,则时时处处体现着上海迈向亚洲演艺之都进程中不断增强的文化吸附力。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文汇报 作者:黄启哲 责任编辑:老鱼头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