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魔都格调

“中国版胡桃夹子”来沪“过年”

    每年岁末,柴可夫斯基三大经典芭蕾舞剧之一《胡桃夹子》总是各大剧院的“座上宾”,百余年来久演不衰。中国芭蕾也有自己的《胡桃夹子》——2001年2月,中央芭蕾舞团首次创作“中国版《胡桃夹子》”,2010年经全新改版、重新创作后更名为《过年》,在柴可夫斯基经典音乐的衬托下,展开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风情长卷。明年1月8日至9日,中芭将携《过年》亮相东方艺术中心,与上海观众一起“过年”。自去年与东艺签订为期三年的战略协议以来,中芭已为上海观众献上“一带一路”原创大戏《敦煌》及“献礼新中国七十华诞”经典剧目《红色娘子军》,两部剧都创下场场售罄的票房佳绩。

    中芭前身为北京舞蹈学校附属实验芭蕾舞团,是新中国第一个专业芭蕾舞团,首任团长戴爱莲是中国舞蹈事业奠基者之一。此后,在肖慎、李承祥、赵汝蘅、冯英等历任团长带领下,中芭走出一条古典与现代辉映、民族与世界融合的艺术之路,在引进排演《天鹅湖》《堂·吉诃德》《吉赛尔》《卡门》《舞姬》等世界名作的同时,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芭蕾舞剧也不断诞生,《红色娘子军》《祝福》《黄河》《大红灯笼高高挂》《敦煌》《鹤魂》等成为探索西方芭蕾艺术形式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范例。

    作为俄罗斯芭蕾学派典范,《胡桃夹子》改编自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与鼠王》,以华丽壮观的场面和诙谐有趣的表演,成为西方国家圣诞节老少咸宜、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这部舞剧也被称为“圣诞芭蕾”。

    为将《胡桃夹子》改编成表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情感的芭蕾舞剧,《过年》主创人员先后到天津杨柳青等地采风。在中芭艺术家的二次创作下,《过年》将《胡桃夹子》中圣诞夜的女孩“噩梦”改为除夕的梦中“畅游”,欧式庭院客厅变成北京胡同人家,“鼠王”摇身一变为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年兽”,男演员穿上大褂,女演员换上青花瓷裙,通过仙鹤舞、瓷器舞、丝绸舞、扇子舞、风筝舞、糖葫芦舞、陀螺舞、金元宝舞、鞭炮舞等舞段,讲述一个老北京家庭“过大年”的故事。为排演剧中击退“年兽”的片段,中芭特意邀请专业双截棍教练进行指导。双截棍对手上动作的要求很高,芭蕾舞演员则比较注重和擅长脚部动作,对他们来说,这个舞段颇有难度。取代原版小雪花舞的仙鹤舞也颇具代表性,“仙鹤”们的纱裙后摆做了加长处理,舞蹈难度与形式美感浑然一体。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施晨露 责任编辑:老鱼头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