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魔都格调

《敦煌女儿》亮相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 专门制作小型道具进校园

  黑洞洞的侧台,四五个工作人员簇拥着刚冲下台的茅善玉,有人举着小型应急灯,有人拿着头套,有人换服装,有人拎着道具背包随时候命。从年轻人变成老年樊锦诗,茅善玉只用了不到一分钟,她甚至有时间抿一口茶,再一步跨到侧幕候场。

  近日,上海沪剧院大型原创作品《敦煌女儿》作为上海参加第二届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唯一推荐剧目,在武汉洪山礼堂上演。下一折戏演到中段,茅善玉又下台换装,这次是从青年大学生到新婚燕尔的少妇。换装时间只有几十秒,每场五六回,老变少,少变老,交替往复。幕前从容、幕后紧张的节奏,对于演了六十多场的《敦煌女儿》剧组,早已司空见惯。化妆师笑着说:“首演那阵子,茅老师和我们都急急忙忙,可没心情喝茶。”

  第二届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于11月10日至昨天在武汉举办。作为全国南方片区戏曲艺术最高水平的展示,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17个省市区的地方院团带来19台优秀剧目38场演出。

  《敦煌女儿》演出结束,两位结伴而来的大学生观众在后台“截住”茅善玉。其中一位山东赶来的女孩将自己在北京看《雷雨》时拍摄的照片送给茅善玉,“我专门买了单反学摄影,拍沪剧。”她的手机壳印着穿墨绿色旗袍的茅版繁漪。“有了年轻观众,沪剧才更加自信与开放。”茅善玉表示,此前《敦煌女儿》《雷雨》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演出,票房喜人。《雷雨》第三次登上梅兰芳大剧院,当晚除了大批首都观众,还有特意从天津、武汉、河南等地赶来“追剧”的大学生。

  这次来武汉演出,茅善玉一下飞机就来到武汉大学。《敦煌女儿》主人公樊锦诗、彭金章夫妇,与武汉大学渊源颇深。茅善玉邀请160名武大师生观看《敦煌女儿》。她还有更长远的计划,与武汉大学合作,将更多优秀的沪剧剧目带到武大校园,“曹禺故乡在离武汉只有两个小时车程的湖北潜江,明年我们可不可以顺道带戏去?比如《雷雨》,加上合肥大剧院、合肥大学巡演,又形成了新的市场群。”《敦煌女儿》布景复杂,剧组专门制作了一套规模较小的道具适用于校园剧场,“上海沪剧院的戏能成为教委免检的‘进校园’剧目,就是因为有质量保证。戏精彩再跟上配套讲座导赏,内容丰富了,有现代感,就能吸引年轻人。”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诸葛漪 责任编辑:老鱼头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