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宝库藏品

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文献展亮相中华艺术宫,也带来对美术教育的思考

    中华艺术宫日前开幕的“春华秋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文献展”上,中央美院展区中“升维设计”课里展示的“植物类脑”课题看起来像一则荒诞离奇的科幻小说,除了展板和视频演示外,现场还有一盆插着电子线路的绿色盆栽——它为何出现在严肃的学术展览里?

    创新设计研究未来趋势

    “春华秋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文献展”作为“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的第三届展览,展出全国近50所高等美术院校的教案、课程、教学成果等美术教育文献500余件。这种美术教育文献展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是首创。

    中央美院的展位引人关注,但拿来展示的节目没有传统的国、油、版、雕,而是设计学院的特色课程。无论是“升维设计”里的“植物类脑”,还是“社会设计”中一本正经地探讨如何养猪,“创新设计”里三到五年后的鞋子等,都看起来很不“央美”。

    “设计学院的教改走在全校前列,从教学模式到节奏都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以前的专业壁垒,更加宏观地看待今天的设计问题。所有课程都是双向选择。”升维设计课程负责人王捷介绍,“植物类脑”课题由学生自主设计,所思考的是如何为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植物建立自我生长、自我竞争的新的雨林环境。尽管这样的课题理念看起来有些超前,但它在回应今天的气候变暖、命运共同体等人类共同思考的议题。

    “设计研究的是未来的趋势。”创新设计方向教研室主任程书馨介绍,创新设计方向将创新的时间轴线分为三个阶段,一至三年的近期未来研究“渐进式创新设计”,三至五年的中期未来专注于“革命性实验创新”,五年之后的未来讨论“战略性情景设计”。比如属于三至五年类的“有机鞋类探索”是大三学生魏子雄的创作,包含数字化设计和材料的探索,以此研究鞋子的未来。

    造型基础训练仍受重视

    在展览中,也有不少院校的展区注重架上作品的展示,背后是美术教育另一种层面的思考。比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展区里,满是朴实的素描人头像,它们所展示的是雕塑专业基础课程。正如许多专家学者所呼吁的,这种对造型能力的基础培养在当下美术教学中同样重要。

    上海美术学院展区展示的是上海美术学院本科教学的梳理。上海美院设计系副主任赵蕾介绍,展区以一门课、一本教材作为筹备推手,选择每门课最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展陈。“我们扣住以本(本科)为本的理念,注重展区中呈现老师的手写教案和示范作品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作品则体现对老师施教的反馈。”西安美术学院把手术道具、白大褂、吊水瓶搬进展厅,看似另类,但其实它们只是绘画的道具,所体现的课程同样是针对一年级的《素描与体验》。

    南京艺术学院展区里挂满一幅幅学生作品,风格大都以写实和传统为主。南京艺术学院的刘伟冬表示,许多人以为国外美术院校已经不注重写实,但如果到国外院校看看,会发现他们对写实主义传统仍坚持得很好。他同时认为,应当思考美术教育的作用,“我们不是让孩子去画画或者看画展就算实现美育了。美育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形而上的道。在今后艺术教育中如何推动全民美育,对国家文化战略包括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而美术教育应该冲在第一位。”

    “春华秋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文献展”作为“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收官之作,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大学联合主办。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3月31日。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钟菡 责任编辑:老鱼头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