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非常人物

原金疆以“绝活”树立燃机加工装配国产化道路上的里程碑

    上周六,上海制造的首台H级重型燃机电站在闵行电厂开工建设。这一全球领先高级别燃气轮机机组的安装工程,接下来就将由上海汽轮机厂燃机车间燃机总装组组长原金疆领衔完成。

    在上海汽轮机厂燃机总装车间,原金疆被誉为“青年李斌”。曾获得“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中华总工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上海市奥林匹克技能大赛钳工第一名”“上海电气首席技师”等多项荣誉。

    成长为车间里的技术尖兵

    原金疆童年时光最初在哈尔滨度过,他的父母均是支援边疆的知青,“金疆”这个名字寓意“金色的边疆”,代表着一家人对那方沃土的感情。那时,由于父亲是修理东方红拖拉机的一把好手,不知不觉中,年幼的原金疆对成为一名技术工人产生了向往。

    1987年,原金疆随父母回沪。7年后,他如愿考入汽轮机厂技校,3年后毕业便进入汽轮机车间做了一名装配钳工。那时,能在这家万人工厂工作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从小就喜欢技术的原金疆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天地。

    “平时话不多,但勤奋好学,肯吃苦。”在同事的印象里,原金疆有一股埋头做事的韧劲。而这股韧劲也伴随他从最开始的递扳手、拧螺丝,成长为车间里的技术尖兵。2000年,原金疆参加了“上海奥林匹克钳工技能大赛”,几千个钳工中,原金疆得了第一名。

    荣誉过后,原金疆回到车间,还是埋头拧螺丝、打磨配件。装配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不马虎。他的徒弟沈一众说,就是一个垫片没放正,师傅也会把螺丝松开,放正后重新拧回去。他就是这样的人,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哪怕是做简单的事,哪怕是重复做,也要做到最好。”

    回顾刚入行的那段时间,原金疆最想感谢的是师父殷卫人:“他对我要求很严格,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手艺都传给了我,正是因为有这个基础,后面才能有更高的追求。”

    每天12小时“魔鬼训练”

    燃气轮机是当今世界技术含量最高、能量转换效率最高的电力设备,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体现,被誉为“先进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2005年,上汽厂选派4名工人远赴德国西门子专门学习燃机装配技术,不到30岁的原金疆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

    “出去学技术,首先心理压力就非常大,因为厂里要为我们每人付的学费,折合到每天就要6000欧元。整整两个月啊,这么多学费我们这辈子的工资都不够付,说什么也得把东西学到手。”原金疆回忆那段海外经历时满是感慨。

    学习过程中,外方企业只允许中国工人站在黄线外面看,不能碰设备,还有人在旁边监督。为了与现场指导的西门子专家顺畅沟通,他自学了英语。

    西门子的装配工人是三班倒,为了不空手而归,原金疆和同事们每天12小时拼命学,偶尔趁着休息时间能凑近设备看几眼、记点笔记,更是分秒必争。他挖掘一切能利用的资源,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回国以后,原金疆和燃机装配组的所有成员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上海电气第一台27万千瓦F级燃气轮机的装配。亲手完成的这台重达300吨的F级燃气轮机,是对那段异国他乡的魔鬼式训练最好的回报。

    经过刻苦钻研和加班加点的实践,他自行设计的“传动轴和摇臂装配定位装置”在实践中做到一次定位、一次加工,原本需要两周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三天就完成了。

    精心雕琢,误差不超两三丝

    燃气轮机是个庞然大物,但燃机制造工艺对加工精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其零件允许的误差往往需要控制在1丝以内,这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七分之一。

    见到原金疆时,他总是一身白色工作服。他告诉记者,装配车间内对卫生的要求十分高,所有的衣服都不允许有纽扣,只有尼龙搭扣。因为燃气轮机的叶片表面都是雪白的陶瓷,纽扣等硬物一旦刮蹭到,或是有东西掉进正在装配中的燃气轮机,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它取出来,有时甚至不得不将装配近半的燃气轮机拆掉。

    “有异物掉进去,这对我们来说是重大错误。”原金疆向记者解释,因此工作服是连体衣,从头到脚没有纽扣;进入装配车间,也要事先清除身上的灰尘;工作服上的口袋,不是为了方便放个人物品,而是让工人在工作时一旦发现有头发等脏物,取出来放在口袋里带出去。

    原金疆的一项“绝活”就是手工磨削F级重型燃机透平标记动叶。对不少人来说,要手工磨削精度要求如此之高的燃机叶片简直是不可思议。在上汽厂燃机制造中,第一个保质保量完成这项工作的就是原金疆。“刚开始,看着硕大的燃机叶片放在面前,我迟迟不敢动手。”原金疆告诉记者,一片叶片就是七八十万元的造价,而且外层的陶瓷碰上锉刀,稍稍用力过猛,就会出现崩裂。

    怎么办?原金疆决定,先“模拟”再实战。他找来替代品,用普通锉刀锉、用油石锉,一样样工具试过来,最后选择了金刚石锉刀。第一次削磨用了整整两个星期。成功之后,通过不断地摸索、改进和总结,他独创了一种又快又好的叶片削磨方法。

    原金疆以身作则,也通过精益求精的高要求带动了一支队伍。“在燃机装配中,我们的要求是一次就把活儿做好。原因很简单,如果返工的话,不仅费时而且费料。燃气轮机的零件太昂贵,费不起。”徒弟姚爱忻说,最佩服师父的绝活儿,七八十斤重的陶瓷棒他一次就能对准,误差不超过两三丝,也就是0.02至0.03毫米,简直是艺术。

    直至现在,所有装配钳工提到透平动叶叶顶磨削,都会向原金疆竖起大拇指。原金疆的这一“绝活”树立了燃机加工装配国产化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确保了燃机精装的质量。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蕾 责任编辑:老鱼头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