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书香上海

岁月不老,声入人心 《岁月芳华——陈钢随想曲》正式出版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秋天是与声音相逢的季节,在这个秋日,著名音乐大师陈钢先生的随笔集《岁月芳华——陈钢随想曲》正式出版了。这是陈钢先生历经雕琢与打磨的精心之作,书中不仅收录了过往他所创作的名篇,更添加了许多近年的新作。从少时求学的音乐少年,到已过杖朝之年的乐坛巨匠,这本书是陈钢先生对毕生艺术心路的感悟与总结。

 

    何谓岁月?何谓芳华?

    岁月是动人的老故事,芳华是浪漫的少年气。

    十三岁的陈钢曾经创作了自己的第一篇仅供家人传阅的小说《长脚归来兮》,少年意气纵横,文学梦早已萌芽。而出身音乐世家的陈钢,又注定走上音乐之路。

    陈钢说,在他的岁月里,有许多前辈、同辈、后辈走过,他们留下来的故事,他有责任将之记录下来。《岁月芳华——陈钢随想曲》的“岁月”,可谓陈钢的自传。当读者翻开这本书,看到诸多文化艺术名家的趣事,看到过往上海的音乐名片,百年时光扑面而来,见证城市变迁,感受岁月不老。

    “芳华”是一条线,陈钢解释,是指他的整个创作经历。从《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始,到“红色小提琴”系列,再到《王昭君》与《情殇》,贯穿陈钢创作生涯的,是他的这些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从纯情到激情,再到深情,最后是家国之情,陈钢先生的音乐作品体现了一个“情”字。“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芳华”,就是音乐美学的表达。陈钢见证了百年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芳华无限,声入人心。

    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化与艺术?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国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要保护发扬优秀中国文化,传承“最上海”的城市文脉,就要探索传统历史文化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

    在《岁月芳华——陈钢随想曲》一书中,收录了部分音乐二维码,当读者使用微信扫码时,即可收听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王昭君》等曲目。这本书可谓是一场“行走的音乐会”,集视听悦感于一身。阅读与音乐欣赏相结合,能让读者在徜徉书海的同时,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之美,体会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陈钢是海派文化百年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曲家。一册《岁月芳华》,书中首次披露多幅珍贵手稿、照片,聚焦上海百年文脉,再现中国音乐文化赓续传承。

    一本书,让读者走进一位大师的内心,走进音乐世界,走进文化世界。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