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洋场风情

见证上海滩历史沧桑,北外滩一带的前尘往事

    近代以来,虹口北外滩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上海的水上门户,中西文明在这里交融碰撞,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上海城市品格和城市精神塑造,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就一起来回顾虹口北外滩的沧桑往事吧。     “下海”在哪里?

    上海既然被叫做“上海”,那么下海在哪里呢?有上必有下,有南必有北,在中国地名上,这似乎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惯例。“上海”,其实有与之对应的“下海”。

    ▲舟帆云集的下海铺

    南宋年间,上海沿袭唐朝的建制,还是一个小镇。为改善吴淞江(今苏州河)的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每隔五里许开通一条进入吴淞江的水道。这种支流水道(人工河)成为“浦”。当年吴淞江的南岸有一个浦,叫“上海浦”,在吴淞江北岸,近虹口海门路一段,亦有一个浦,叫“下海浦”,为当年渔民出海捕鱼的起始点。

    ▲1870年上海港码头分布图

    建于乾隆年间的下海庙(位于今昆明路海门路口),就是因为庙宇前有这么一条下海浦而得名。居民、船民进庙烧香,常常提篮而过桥,这一带也因此唤作“提篮桥”。因为年久淤塞,只得填平。我们现在说的下海,是指下海浦曾经流经的地方,也就是当年渔民在芦苇苍苍的岸边,泊舟晒网,腌制鱼干的场所,大致是以东大名路杨树浦路交会处为中心点,再向周遭延伸,即今日北外滩一带。

    ▲1937年黄浦江主要码头分布示意图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发布 作者: 责任编辑:梦想天空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