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洋场风情

老闵行有一条老街 老街上有很多故事

2018-07-13 09:27:42

  今日再逢,我请叶将当年放弃人生重要转折机遇的原因作一透彻解读。我也知道,他的中学校友,不少都在那个激情岁月跨出决定性一步,有人现在已是国际知名教授,有人早成为名播遐迩的科学家。

  男人不说悔。叶小铭说决定他命运的就是老闵行的老街。那老街由东向西,由南向北,自然延伸。他一直迷恋老街,记住老街一户户大宅院,忆得出南北大街的主格局,街内横贯一条横沥河,河西面,有前东街、后东街、老西街、新西街……决定留或走的那一天,他和在同一家工厂工作的妻子走遍老街,徜徉于老街的黄浦江边。这地方留下他们太多情感的印痕。1974年,他们在老闵行结婚生子,叶在老街的渔家船上,买来一大篮野生大鲫鱼,六角钱一斤,妻子认定“此生吃到最鲜的鱼”。很长时间,他们住在一间靠近老街的9.6平方米的朝北小屋,经济拮据,用粮票、香烟票去换老街上的芝麻、花生、黄豆,换打气筒、塑料盆、草鸡蛋。日子照样过得每天阳光灿烂。

  新婚燕尔的叶小铭夫妇

  留恋老闵行,留恋老街。就这样简单。上海来的青工,在老街决定了他们一生的归属。在老闵行,他以后做了一家厂的厂长,再赴海外做企业负责人,一样精彩的人生。说起已经不存在的老街,叶小铭描述了下面一组过往镜头:是傍晚,秋风瑟瑟的日子,看缓缓进入横沥河的渔船,上船,寒暄,看货,砍价,两块多钱买十只二、三两重的大闸蟹。买完,手里的蟹用麻绳串紧,人在夕阳金黄的残照里晃悠着走,长长的身影斜在老街的路上。蟹未煮,味已浓……

  过去的,都是有咀嚼的历史。

  老街新景有旧痕,老街故人还在否

  我寻老闵行的老街,寻旧日痕迹。有人对我说:这旧日痕迹不但有,还有一处“原汁原味”的地方——花园,这花园,同时为“老闵行老街展示馆”。还说,项家花园有个项家的后裔,就在你原来呆的老闵行工厂,叫项珉。

  令人兴奋。项珉,哪个年代的人?

  1975年出生的项珉站立我们面前时,模样普通而淡定,为企业设备动力科负责人。项出生的日子,我正在老闵行,一个进厂已几年的小青工。我常去逛老街,不记得老街里有个项家花园,却回忆起老街的砖石路弹硌路上,各色餐饮店堂内外,穿着工装的上海小青工挤挤挨挨,吃喝流连。老街横沥河上有三座出名的桥:聚龙桥、启秀桥、戚家桥,桥下水黄黄,甚至有黑的流动的点、线、面。我们的身影,在桥上桥下聚散。

  自上而下,启秀桥、戚家桥、聚龙桥

  问项珉:“有没有往昔小青工的印象?”被问者笑起来:没一丝印迹。小时候他只记牢一到过年,一辆辆消防车在老街口待命。新年,老街凶猛的鞭炮,新桃换旧符的仪式充满战斗氛围,大多数木结构的店铺面临高危状态。

  我已急不可待,“一起去看看项家花园吧。”

  在项珉引领下,我们赶到项家花园:在新闵路481弄——是个叫“星河景苑”的新型社区,项家花园竟“藏拙”于内,号码为“29号西内侧”,而它原来在老街的位置为“南北大街94号”。建此花园者,为当年中国火柴业界头牌人物——项珉的太太(爷爷的爸爸,上海人读“ta ta”)项镇方,建筑完成于1915年。

  今天定睛看,500平米建筑面积,系两幢连体楼房,东侧一楼,南侧一楼,直角构图,中间天桥相衔,均砖木结构二层。南楼中西合璧,坐北面南,正面上下皆长廊,楼前有砖砌围墙小院。东楼为西式洋房,坐西面东,楼前亦有小院,远门额墙上饰花卉浮雕。这两幢庄重存韵的青灰矮楼,静伫于四周高高的黄红色的楼宇间,滋味独具。

  项家花园两幢连体楼房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东方网 作者:郑宪 责任编辑:李红霞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